纪录片《岳麓书院》专家研讨会举办——
以青春语态展湖湘文化魅力,续写千年文脉
纪录片《岳麓书院》剧照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岳麓书院》于9月22日至30日播出,该片通过《源流》《正脉》《传道》《经世》《新变》《求是》6集内容,以人物破题,从“经世致用”到“实事求是”,从“传道济民”到“救国救民”,围绕岳麓书院的教育教学和思想传承展开叙述,借助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集中呈现了湖湘大地上的“吉光片羽”,向大众展现了岳麓书院背后蕴含的霸蛮湖湘之气、韧性的国士之风、璀璨的文明之光。
自开播以来,《岳麓书院》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索福瑞63城收视份额3.55%,是湖南卫视今年7:30档首播城市组份额最高的节目;芒果TV播放量超1500万次,美誉度位列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位;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超过1.8亿次。该片更是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情追捧:知乎评分达9.1分,90后观众份额6%、忠实度50%;在抖音平台,话题“这里是岳麓”短视频阅读量破亿次。
10月1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纪录片《岳麓书院》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针对纪录片《岳麓书院》的艺术品质、创新探索,及其传达出的湖湘精神、文脉传承、人物品格、书院典范意义等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与专业解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马黎如是评价《岳麓书院》:“这部作品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影像精美,将有关岳麓书院的历史事件、人物全面交织融合在一起,聚焦主题进行延展、提炼与升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擦得更亮、将华夏传统文明根脉理得更清晰,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优秀纪录片。”
创制历史文化纪录片,只有最严肃、最虔敬的态度,才是最正确的态度。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在介绍《岳麓书院》创作过程时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更多挖掘、展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做《岳麓书院》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岳麓书院历千余年形成的‘传道济民、忠君爱国、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最具当代价值的精华之一。创制历史文化纪录片,必须怀抱礼敬态度、弘扬工匠精神。我们组建最强的团队、拿出最好的台本、树立最高的标准,以礼敬态度、匠人精神,力争将《岳麓书院》打造成可以反复播出的经典之作、传世之作。”
岳麓书院的历史厚重,值得书写的人物和故事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才能做到“见人见事见湖湘、见情见理见故事、见实见史见精神”?为此,主创团队先后召开3次全国性研讨会,并组建顶级学术顾问团队,整理学术台本、访谈笔记达到30万字。用心推敲、设计每一个细节,创作过程中坚持“锱铢必较”,让《岳麓书院》中出现了很多充满回味的文案、值得重温的画面和令人感动的场景。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党总支书记、总监、《岳麓书院》总制片人、总导演章红伟表示:“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岳麓书院这方千载不易的庭院;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略表对那些为书院发展、中华文明赓续作出伟大贡献的先贤们的崇敬之心。”
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认为,《岳麓书院》堪称纪录片领域的“新主流大片”,其将宏大的国家层面主题、宏伟的历史现实构架与雄厚的制作团队相结合,以具有观赏性的视听语言方式,吸引了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在纪录片中,故事和人物不能过度虚构,《岳麓书院》主创通过将深厚的思想深度与力度融入片中的方式,对岳麓书院文人的思想史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的再生产,不仅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甚至串联起一部中国文化史、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一部中国人不断求索的发展史。”他表示,更为可贵的是,《岳麓书院》的创作者并没有进行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与呈现,而是更多地通过“抛砖引玉”引发观众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也认为,《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类纪录片的引领者。他表示:“从视觉上看,这部作品采取了‘全再现’的方式,事实上这种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是有争议的,制作难度也很大,创作时对细节的真实感和演员的情绪都有很高要求,但这部作品很好地应对了挑战,为作品的视觉品质提供了重要保障,堪称‘险中求胜’;从内容上讲,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岳麓书院的物质空间,更探索并表达了其承载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空间,并借此破解了岳麓书院绵延千年的密码——物质空间是可以摧毁的,但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是无法被摧毁的,这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的根本原因。”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认为,这部纪录片展现了岳麓书院千年历史的因缘际会,其7次被毁又被数代仁人志士不断重建的曲折过程,滋生了鲜活的人物与动人的故事,这些艰辛与困难感动人,也教育人,更让纪录片《岳麓书院》具有了史诗品格。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同道认为,纪录片要追求“点”和“面”,也要追求“意”,《岳麓书院》基本实现了这3方面的艺术追求:“它成功描写了几个改变一代学风的核心人物,表现了一个学术流派的千年传承,更通过对一个书院的描述,展现了整个国家的时代巨变、社会巨变和民族巨变,这就是作品的‘意’之所在。”
作者:李博
[责任编辑:黄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