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战略管理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领导干部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坚持在学习教育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在完善党内教育长效机制上见成效,使党员干部队伍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基层党建工作由于其点多、面广,是“长远之计”、“固本之举”,既是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党建工作的创新点。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通过规范党建制度机制、提升基层党建活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活力提升计划”,打造“五有六化”“走讲论答”等党建特色品牌53项,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加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发展新党员8664名。6年来,2个基层党组织获省级以上表彰,30人次获省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学生支部书记专题培训
我校与湖南党史陈列馆共建“党性教育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抓规范,夯实工作基础。修订基层党委(党总支)工作细则、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党支部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委(党总支)委员联系党支部、机关党支部“一对一”联系学生班级制度,推进工作体系制度化。编印党建工作实用手册、基层党委(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手册、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指南等,为党支部实务工作提供指导,实现管理服务精细化。规范党员名册、党员变动情况、教育培养发展党员纪实、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主题党日、基层党委(党总支)督导检查纪实等10项具体内容,实现支部工作纪实过程、内容、主体“三个全覆盖”,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生物学院党员科技服务团在隆回
抓平台,激发党建活力。建立项目申报机制,针对学校二级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维度实施基层党建活力提升计划,分别设立基层党建品牌项目、党组织生活示范项目、党员教育特色项目,通过立项的形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实践创新。建立项目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每名教工党员200元、每名学生党员100元的标准列支党建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工作。建立项目考评机制,对效果好、有研究价值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多期滚动促进成果深化。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
抓培训,提升队伍素质。抓实入党教育培训,发挥校院两级党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研发党校在线考试系统,建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考试题库,实行入党积极分子考试结业制度,注重学习成效,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在新生中开展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校情校史和干部素质教育等专题培训,在毕业生中开展“胸怀祖国、志在四方”的专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党建业务培训,通过专家授课讲解、书记经验介绍、学员分组讨论、红色基地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干事开展全员轮训,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全面提升党务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党建工作素养。
基层党委书记述职
抓落实,压实党建责任。
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保障党建工作责权边界明确、责任清晰。查找问题清单,开展基层党委书记述职考核评价,通过个人述评、领导点评、干部测评和基层党建实地核实,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考核小组列出问题清单,基层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反馈整改情况。落实任务清单,围绕党建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设计党支部工作记录本、校领导党组织生活记录本,切实推进党支部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等各项党建任务全程痕迹管理。
机械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双创教育中心党支部成立
人事人才党支部移动党课。
坚持立德树人 构建“四位一体”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有声有色,辅导员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思政工作入心入脑,“三季育人”、学生网络舆情监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书院导师制、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等工作在全国独具特色。
网络思政新媒体矩阵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探索新阵地、新平台、新途径、新环境,构建“四位一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形成了打造网络主阵地与唱响网上主旋律相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立足“新阵地”,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科学性。
加大网络硬件建设。成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校园网络的工作机制。搭建思政工作主题网站群。建立起以学校门户网为主体,以新闻网、千年弦歌网等为代表的综合资讯门户,用权威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开设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线等多个主题教育网站,不断扩大网络文化育人的覆盖面和服务面。整合成立校级易千(1000)学生网络工作室,建立教育部、学校、学工机关、学院、师生个人五级新媒体矩阵,构建“中央厨房”运作模式,成立学生网宣工作群,进行优质内容的搜集整合和全面推广。搭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创建潇湘槐市BBS论坛、知湖等栏目,开设辅导员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200多个,构建起覆盖全校师生的校园资讯和活动微平台。
网络文化节
古诗词大会
拓展“新平台”,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坚持“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参与网络思政工作,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方法,提升网络思政工作实效性。坚持“将虚拟环境做实”、“将传统工作入网”、“将线下线上打通”的思路,积极推进主题教育、道德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网络,推进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网络媒体。拓展载体,成立湖南大学易班发展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成立20个院级学生易班工作站,营造全校网络文化育人环境,开发轻应用服务师生。每年举办校级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发挥网络服务功能,鼓励师生传递网络正能量。
易班培训
网络文化节线上活动
探索“新途径”,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
坚持创新功能育人。积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校园、网络思政课等项目,开通网上课程中心,探索开发“查湖”、“知湖”、“新生宝典”、“湖南大学微生活”等网络文化产品,依托岳麓书院创办“手机书院”,积极探索思政工作移动模式。坚持优质内容育人。着力打造吸引力强、“黏着度”高、内容优质的网络思政工作载体,大力推进辅导员博客、微博、微信、易班互动社区建设,开通“湖大文库”学习资源分享平台、“灵动校园”宿舍楼栋信息平台,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问题导向育人。主动了解和分析学生需求,实时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和相关诉求,结合网络特点和优势,把网络建设重点放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上来,使校园网络文化和产品切实惠及到每名同学,为每个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营造“新环境”,深化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先后出台多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和“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两项措施。提高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能力。成立网络舆情工作室,构建校、院两级舆情监控机制,打造“全天候”在线网络舆情平台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开展师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培训,倡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引导学生科学健康上网。
易班工作站
千年弦歌网站
责任编辑:戚家坦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