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学府要闻 媒体聚焦 最美校园 视频校园 就业深造
【砥砺奋进的6年】科学研究篇:坚持创新引领 激活发展动力(图文)


六年来,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改革科研管理机制,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活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高水平论文“量”“质”双提升。

 

10 2017年5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来校调研.png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来校考察

 

 

坚持创新驱动 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对标世界一流,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奖励,激发教师创新活力,科研成果丰硕。

 

六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8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项、重点项目13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8项。

 

13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JPG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韩旭教授团队“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突破了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的精度、效率、可靠性难以满足工程化和实用化要求的技术瓶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 2015年1月,谭蔚泓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罗安教授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jpg

 

谭蔚泓院士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罗安院士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谭蔚泓教授团队“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传感方法学研究”项目,为解决疾病诊治、环境与食品监测及生化威胁预警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新手段,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罗安教授团队“冶金特种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项目,突破了特殊钢和铜箔冶炼特种电源系统结构、控制方法、工程装备等关键技术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 2018年1月,曾光明教授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png

 

曾光明教授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光明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功能纳米材料和微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湿地新方法”项目,在全国多个省市与湿地修复相关的工程中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4 2018年1月,工程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png

 

工程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14 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聂建国、陈政清、郑健龙、岳清瑞等五院士支招土木学科平台发展建设.JPG

 

周绪红、聂建国、陈政清、郑健龙、岳清瑞等五院士支招土木学科平台发展建设

 

六年来,学校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学科建设保持稳健的发展速度:1个学科进入ESI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5个学科进入全国评估A类,2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

 

学校不断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学校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微纳信息器件与系统、先进炭材料、化学生物学与纳米医学、数学等一批高水平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参与3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科技部依托我校建设的“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电网优化与控制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先后获批立项。

 

12 2017年11月,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png

 

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六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41项。其中,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5项,并列双一流建设高校第11位。王晓晔教授的“垄断认定过程中的相关市场边界划分原则与技术研究”,陈戍国教授的“中国古代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罗能生教授的“交通污染的社会外部性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等17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金融与统计学院杨胜刚教授研究团队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解释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之谜。

 

5 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举行.JPG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举行

 

11 我校受邀出席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jpg

 

我校受邀出席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

 

学校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湖大特色智库平台。六年来,学校13件智库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16件获省部级领导批示。《中国礼制史》、《中国经学思想史》、《宋元明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等成果填补中国空白。国家信用评级、石油价格和文化软实力等成果被中共中央采纳。学校被列入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智库;新增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专业智库4个;入选湖南省“首批智库领军人才”2人。6个科研机构入选 “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夯实基础研究 高水平论文“量”“质”双提升

 

六年来,学校聚焦国际前沿,潜心基础研究,着力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论文数量质量不断提升,自然指数排名居内地高校第17位,进入全球高校百强。共有16位教师入选爱思唯尔2017年中国内地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第23位。

 

9 我校两篇论文入选“201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jpg

 

我校两篇论文入选“201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其中,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9篇,在语言、设计、数学、物理、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一批论文。2018年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篇,入选数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第9位。

 

2017年3月,谭蔚泓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研究成果.png

 

谭蔚泓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研究成果

 

谭蔚泓院士带领的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开发出基于DNA的新型步行探测探针。

 

外国语学院贺川生老师在国际顶级哲学期刊《Synthese》刊发论文,破解了百年逻辑语义学世界难题。

 

5 鲁兵安演示可快速充电、柔性、离子液体、二次铝电池.jpg

 

鲁兵安演示可快速充电、柔性、离子液体、二次铝电池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鲁兵安老师等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在线发表论文。该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可充电铝离子液体电池。

 

数学研究所黄勇老师与纽约大学学者合作,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Acta Mathematica》发表论文。这是1949 年至该文发表期间,中国大陆数学家在该刊物发表的第五篇论文。

 

化学化工学院段曦东老师等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二维异质结、多异质结、超晶格的通用制备》。该研究为研制超薄电子、光电子器件,推进二维凝聚态物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蒋鼎邦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